慢性腎炎邊大爺今年六十多歲,自從被診斷為慢性腎病后,就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,只吃素,不吃肉,豆制品更是一口也不吃,這樣子,他堅持了一陣子“無蛋白飲食”,結果病情非但沒有好轉,反而一天天消瘦,身子也越來越虛弱,最后被家人送到醫(yī)院。醫(yī)生了解病情后,指出他的飲食方法不正確,腎病患者需要的是“低蛋白、限蛋白”而不是“無蛋白”飲食。
蛋白質流失是慢性腎炎中較為重要的特征,由于大量的蛋白從尿中流失,往往會誘發(fā)低蛋白血癥和嚴重的水腫,甚至使用大量的利尿劑也無法使水腫消退。因此,保護腎功能就成為中心問題,其中,控制飲食尤為重要?!?nbsp;
現(xiàn)在腎炎患者都知道要控制飲食,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量,但究竟怎么控制呢?一些患者由于對腎病了解的不透徹,飲食上出現(xiàn)了“無蛋白”和“多蛋白”兩種誤區(qū)。
“無蛋白”飲食是指一些患者被診斷為慢性腎病后就開始控制蛋白飲食,平時只吃素,不吃肉。希望憑借“無蛋白飲食”來控制病情,結果往往是病情沒有好轉,反而一天比一天瘦,身體越來越虛弱。張主任說,“無蛋白”飲食論不但無助于腎病治療還會造成營養(yǎng)不良,免疫力低下,發(fā)生感染,加重病情。與此相反,有些患者認為慢性腎炎會流失大量尿蛋白,于是求助于飲食,各種高蛋白食物接踵而至,以求補充尿蛋白的流失。結果蛋白攝入過多,加重了腎臟負擔,不利于保護腎功能。
腎病患者要選擇優(yōu)質低蛋白飲食。一般說來:蛋白質攝入量的多少,應參考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內生酐清除率。血肌酐水平越高,內生肌酐清除率越低,蛋白質攝入控制越嚴格。蛋白質作為重要的營養(yǎng)物質,是人體不能缺少的,尤其是必需氨基酸是人體自己不能合成必須從外來攝入的,所以要適量攝入含必需氨基酸較多的優(yōu)質蛋白質。飲食應盡量減少植物蛋白,植物蛋白中主要是粗蛋白,粗蛋白的代謝廢物相對多,可加重腎臟負擔。腎衰患者一般應限食豆制品,適當限制主食如一般的米面,因為米面(麥淀粉除外)中含有一定的植物蛋白,可適當補充牛奶、雞蛋,少吃一點魚、瘦肉等動物蛋白(含必需氨基酸,優(yōu)質蛋白)。其中尤以牛奶、雞蛋蛋白為宜。優(yōu)質低蛋白飲食可有效地減輕腎臟負擔,為慢性腎病的治療創(chuàng)造條件,治療效果就會更好更快。
供稿:風濕腎病科 劉仕杰
下一篇:保護頸椎 刻不容緩